原标题:花呗、余额宝凉了?POS机办理信用卡或将重新夺回支付市场的话语权!
导读:
花呗、余额宝凉了?POS机办理信用卡或将重新夺回支付市场的话语权!大反转,曾经最高光的互联网信用支付这次被信用卡拉下神坛。2020年,银行信用卡正在重新夺回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监...
花呗、余额宝凉了?POS机办理信用卡或将重新夺回支付市场的话语权!
大反转,曾经最高光的互联网信用支付这次被信用卡拉下神坛。
2020年,银行信用卡正在重新夺回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监管的重拳出击和银行的绝地反击下,信用卡有望重新站在历史的高位!
01信用支付产品迎来首次下滑
谁也没有想到,一向走势大好的互联网支付产品竟然开始“收缩”了。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移动支付数据显示,2020年,使用信用支付产品(蚂蚁花呗等)和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等)支付的占比分别下降8.2和3.9个百分点。
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从一路飞奔到突然刹车,它们的“红灯”已经来了。
遥想几年前,它们都在大举扩张,攻城略地,无论是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与金条,还是苏宁的任性付与任性贷等,市场遍地是消费信贷的影子。
由于这些互联网支付产品日利率普遍在万分之2和万分之4之间,低于银行信用卡的日利率万分之5,互联网信贷产品便凭借“便宜”抢走了银行信用卡大块的蛋糕。
在银行的睁只眼和闭只眼下,消费信贷产品大肆扩展并攫取了巨大的利润。
以蚂蚁集团为例,近三年来,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为蚂蚁带来161亿、224亿、418亿的收入,年年攀新高。最鼎盛时期时,光是一个借呗就曾给阿里带来61亿元的净利润,几乎等同于一个中小银行。
去年,蚂蚁金服的累计放贷规模更是达到1.7万亿,同比增长72%,已超过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和小微贷款的总额1.08万亿。
在这样的形势下,按理来说,信用支付产品确实是形势大好,前景一片光明,为何今年就突然下滑了呢?
02银行信用卡绝地反击
或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银行彻底觉醒了。
早前,面对着互联网支付产品的步步紧逼,信用卡是一退再退。
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下,信用卡发卡增速已经从2017年的巅峰26.5%降低至2020年三季度的4.4%。
认清了线上支付的重要性,终于看不惯互联网支付的银行,反击开始。
今年2月份,平安银行宣布自4月10日起将mcc发分全面改成移动支付发分。平安银行更是用线上消费5倍积分的福利吸引客户群进行线上消费。
平安银行打响了这场反击战的第一枪后,紧接着,广发、民生、光大、华夏等相继跟上,取消部分线下刷卡积分,引导商户线上消费。
首先是民生银行推出全行业首款“民生易分期”,支持用户先分期再发卡;
后来渤海银行推出互联网白条贷款产品,成为银行业内首个集“消费贷”“场景分期”功能于一身的产品;
9月,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等产业各方,又发布了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支持卡码合一,用户可手机一键调取无界闪付卡和无界卡二维码,任选手机闪付或二维码支付。
各大银行开始支持信用卡无卡化后,信用卡无异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类的信用支付产品。
平安银行还破圈邀请流量明星作为信用卡推广大师,吸引年轻群体,信用卡增量效果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平安信用卡新户数超450万,稳居股份制银行榜首。
在一系列银行的反击下,信用卡渐渐夺回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时互联网信用支付不仅面临着优势的消失,还惹上了监管的注意。
事实上,很多互联网信贷产品注册资本都不满足监管的要求。
1)不低于人民币50亿,且为一次性实缴资本;
2)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3)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因此,一大批互联网信贷公司或面临倒闭的边缘,信用卡的春天即将回归。
03信用卡有望重新站回历史高位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移动支付数据显示,2020年信用卡账户支付占比较2019年提高14.5个百分点,移动支付资金来源回归银行账户趋势明显
可以预测,随着互联网信贷产品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和信用卡数字化创新的到来,未来信用卡有望重新站在历史高位!
关注会养卡公众号“汲瑞科技”免费领机,微信178126355,会养卡专业为您提供养卡,精准稳pos机办理,信用卡申请等相关信息服务,想要了解更多养卡经验和pos需求,请联系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